2025年8月22日,李宁有限公司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,为竞争激烈的运动品牌市场交出了一份稳健答卷。报告显示,上半年李宁实现148.2亿元收入,同比增长3.3%;74.1亿元毛利,同比上升2.5%,毛利率稳定在50.0%的高位;净利润达17.4亿元,净利率11.7%。
财报发布次日李宁股价出现了大涨,截至8月22日收盘,李宁股价报收19.7港元/股,涨幅8.78%,幅度位列4家港股上市的运动鞋服公司(另外三家为安踏、特步、361度)之首,股价创近10个月新高。资本的积极反馈,印证了市场对李宁品牌价值与发展潜力的认可。
李宁的稳健增长,源于对“专业运动”核心定位的长期坚守,这一战略贯穿产品、研发与品牌形象建设全链路。
李宁始终将专业运动产品作为业务核心,相关收入占比超60%,其中鞋类贡献56%营收,成为核心增长引擎。在细分品类中,跑步与综训品类表现尤为突出:
●跑步与综训两大品类零售流水合计贡献率达67%,成为拉动业绩的“双引擎”;
●跑步品类流水同比增长15%,专业跑鞋销量突破1400万双,在国内专业跑鞋市场占据重要份额;
●实战验证产品力:2025北京半程马拉松中,90分钟内完赛的选手中,李宁跑鞋穿着率高达61.35%,成为赛事中最受欢迎的跑鞋品牌,直接印证了其产品性能与专业口碑。
专业产品的背后,是李宁对研发的长期重视。2025年上半年,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.7%,近十年累计研发支出超38亿元,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力:
●核心技术落地:以“超䨻”中底技术为例,其在材料缓震、回弹性能上达到行业顶尖水平,不仅成为专业跑鞋的“核心卖点”,更助力李宁在专业运动市场建立技术认知;
●研发方向聚焦:围绕运动场景需求,持续在鞋类结构优化、功能性面料研发、人体工学适配等领域深耕,确保产品技术与运动员、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深度贴合。
●深度合作中国奥委会,持续为国家队提供赛事装备,覆盖奥运会、亚运会等顶级赛事,借助国家级体育IP强化“专业运动”标签;
●深耕国内赛事生态,赞助马拉松、篮球联赛等大众体育赛事,让专业产品在实战场景中曝光,同时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,积累国民信任基础。
不同于部分竞争对手的多品牌扩张,李宁当前核心策略以“主品牌深耕”为核心,辅以全渠道协同,平衡“专业属性”与“市场覆盖”:
李宁明确“专业运动”为核心定位,同时融入国潮元素,实现“专业”与“文化”的双重差异化:
●专业端:聚焦跑步、篮球、综训三大核心运动领域,打造“专业装备解决方案”,满足运动员与深度运动爱好者需求;
●大众端:通过国潮设计(如中国风配色、文化元素印花)提升产品颜值,吸引年轻消费群体,兼顾“专业性”与“时尚性”。
李宁通过“线上精细化运营+线下场景化体验”的渠道组合,提升市场覆盖与消费者触达效率:
●线下:优化门店结构,重点布局核心城市商圈店、购物中心店,同时开设“跑步体验店”“篮球体验店”等场景化门店,增强消费者互动;
●线上:深耕天猫、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,同时发力抖音、小红书等内容平台,通过“达人测评+直播带货”提升转化,2025年上半年线%,成为重要增长极。
李宁坚持中高端定价策略,产品均价高于国内多数运动品牌,与国际品牌(如耐克、阿迪达斯)形成差异化竞争:
●专业跑鞋、篮球鞋等核心产品定价集中在500-1500元区间,匹配其技术价值与品牌定位;
●避免陷入低价竞争,通过“技术溢价”“品牌溢价”维持50%的高毛利率,保障研发与营销投入空间。
尽管成绩稳健,但李宁仍面临内外竞争压力,需在坚守核心的基础上,从“品类拓展、技术升级、战略借鉴”三方面寻求突破。
●国内对手:安踏通过“多品牌矩阵”(FILA、DESCENTE、始祖鸟)实现全市场覆盖,2024年营收突破千亿,在规模与多元布局上领先;
●国际对手:耐克、阿迪达斯凭借全球品牌影响力、顶尖运动员代言(如耐克签约篮球巨星、阿迪达斯绑定足球赛事)、全品类布局,在高端市场与全球渠道上仍具优势。
在巩固跑步、篮球、综训核心品类的基础上,李宁可向高增长新兴运动场景延伸,覆盖更广泛消费人群:
●轻运动场景:拓展网球、匹克球、飞盘等大众化运动品类,推出轻量化、时尚化的装备,吸引“运动小白”与年轻消费群体;
●女性市场:针对女性运动需求,开发专业瑜伽服、女子跑鞋等产品,填补女性细分市场空白。
●材料创新:加大可持续材料(如再生聚酯、生物基材料)研发,响应全球环保趋势,同时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提升产品功能性(如抗菌、透气、耐磨);
●技术落地:加快实验室技术向民用产品转化,例如将为国家队开发的“运动康复装备技术”应用于大众健身产品,提升产品附加值;
●数字化研发:引入AI人体工学模型、运动数据监测技术,优化产品适配性,打造“个性化运动装备”。
●多品牌探索:在主品牌之外,尝试孵化或收购细分领域品牌,覆盖不同价位带与场景(如低端大众品牌、高端户外品牌),避免主品牌“全能化”导致的定位模糊;
●国际化布局:学习耐克、阿迪达斯的全球营销逻辑,通过赞助国际赛事(如东南亚马拉松、欧洲篮球联赛)、签约海外运动员、拓展亚马逊等跨境电商渠道,逐步提升海外市场收入占比(当前李宁海外收入占比不足5%,仍有较大空间)。
从业绩稳健增长到专业产品口碑,李宁已构建起“专业为核、研发为翼”的核心竞争力,同时通过国潮融合与全渠道运营,积累了深厚的国民基础。
未来,只要持续聚焦“产品本质”,保持研发定力,在坚守“专业运动”核心的同时,稳健推进“品类拓展、技术升级、国际化布局”,李宁有望突破当前规模瓶颈,在全球运动品牌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,走出一条“中国品牌,全球认可”的独特成长之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本文由: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